浣溪沙·方响

浣溪沙·方响朗读

花满银塘水漫流。犀槌玉板奏《凉州》。顺风环佩过秦楼。

一声敲彻绛河秋。

译文

清池上的花朵盛开,如见清泉漫流一样,去听犀牛角作的敲击的槌和玉作的方响演奏的《凉州》曲。乐女快步,佩带着佩玉来到了馆舍。

遥远的天河上碧绿色的云彩轻轻地密布着,今晚的恋人相会在鹊桥头。一声声敲击,乐音穿透了新秋的天河。

注释

⑴浣溪沙:词牌名。

⑵方响:又名瓯(ōu),古磐类打击乐器。由16枚大小相同、厚薄不一的长方铁片组成,分两排悬于架上。用小铁槌(chuí)击奏,声音清浊不等。

⑶银塘:清澈明净的池塘。

⑷犀槌:古代打击乐器方响中的犀角制小槌。

⑸玉板:击节的拍板的美称。

⑹《凉州》:乐府《近代曲》名,属宫调曲。原是凉州一带的地方歌曲,唐开元中由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。

⑺环佩:古人身上佩带的玉制饰物,这里代指妇女的佩饰。

⑻秦楼:秦穆公为其女弄玉所建造的楼,亦名凤楼。相传秦穆公女弄玉,好乐。萧史善吹箫作凤鸣。秦穆公以弄玉妻之,为之作凤楼。二人吹箫,凤凰来集,后乘凤飞升而去。这里代指乐女居住的馆舍。

⑼远汉:天河。

⑽漠漠:密布。

⑾鹊桥:神话中的牛郎、织女七夕相会于鹊桥,喻恋人相会之处。

参考资料:

1、朱靖华、饶学刚、王文龙、饶晓明.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.北京:中国书店出版社,2007年1月:70-72

浣溪沙·方响创作背景

  宋英宗治平元年(1064年)七月,苏轼在凤翔签判的官任上。苏轼妻王弗曾经以有乐女弹琵琶,银塘内跃出方响一片,物类相感如此,这一故事劝谏苏轼常慎于行事和结交朋友,苏轼作该词以赞叹此故事。

参考资料:

1、朱靖华、饶学刚、王文龙、饶晓明.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.北京:中国书店出版社,2007年1月:70-72

远汉碧云轻漠漠,今宵人在鹊桥⑾头。

  上片,以衬托之笔,写乐女们敲击从地下发掘出来的方响演奏《凉州》曲的过程。“花满银塘水漫流”,点明演奏情景。“花满”喻乐声如花朵遍地开放:“水漫流”喻乐声如清泉漫流。方响击时需要着水于其中以调音,故有“花满”、“水漫”的效果,这是苏轼惯用的通感技法。由乐声、花满、水漫流,即是由听觉、视角、视角的挪移,给人以愉悦的美感。“犀槌玉板奏《凉州》”,点明方响是由“犀槌”和“玉板”演奏出《凉州》曲。“犀槌”与“玉板”,说明了乐器的贵重。《凉州》曲,说明了乐曲的广泛。“顺风环佩过秦楼”,进一步渲染方响击打的效果。“顺风”说明了乐女的步伐很快,“环佩”说明了乐女的浓妆打扮,“过秦楼”说明乐曲随乐女来到了理想的歌楼。整个上片,着力渲染方响进入了大雅之堂,赢得了美好的效果。

  下片,以带有神话色彩的笔墨,写方响超常的艺术力量。“远汉碧云轻漠漠”,写方响声穿透了“远汉”、“碧云”的艺术效果,即感动天地。“今宵人在鹊桥头”,写方响音成为传媒,成全“鹊桥”聚会的恋人,即感动神明。“一声敲彻绛河秋”,写方响的音响彻“绛河”的秋天,即感动时节。

  全词,记述了从地下发掘出来而由乐女演奏的方响及其效果的全过程。运用衬托、用典与想象之笔,极力渲染了方响作为国宝的超常艺术力量。苏轼让其重见天日,重现灵光,重传原音,重显价值,表明了苏轼对中华文物的珍惜之情很深。

苏轼

苏轼(1037-1101),北宋文学家、书画家、美食家。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。汉族,四川人,葬于颍昌(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)。一生仕途坎坷,学识渊博,天资极高,诗文书画皆精。其文汪洋恣肆,明白畅达,与欧阳修并称欧苏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;诗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、比喻,艺术表现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苏黄;词开豪放一派,对后世有巨大影响,与辛弃疾并称苏辛;书法擅长行书、楷书,能自创新意,用笔丰腴跌宕,有天真烂漫之趣,与黄庭坚、米芾、蔡襄并称宋四家;画学文同,论画主张神似,提倡“士人画”。著有《苏东坡全集》和《东坡乐府》等。 ...

苏轼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人生何者遽宜休,如此诗书未白头。

舍棹灯明烟雨里,居人那识在原愁。

()

玉勒嘶风出锦城,山光野色助离情。行行莫倦神华远,芳草连云伴去程。

()

六法从来推顾陆,一生今始见营丘。腕中筋骨元来铁,世上江山尽入眸。

林影有风摧落叶,涧声无雨咽清流。寒驴骚客吟成未,万壑寒云为尔留。

()

北阙东风昨夜回,今朝瑞气集蓬莱。日光未透香烟起,御道声声驼鼓来。

()

将帅加专敕,今晨百道飞。如何罪己诏,立待吮毫挥!

义动三军愤,功凭一纸微。颇闻李公子,开读泪沾衣!

()
薛青萍

卜居白下傍烟霞,送别情怀乱似麻。何日游踪重北上,并门犹有旧时家。

()